【人物介绍】:刘秀芬,浙江工商大学工贸2012届本科毕业生,现为杭州振秀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法人,同时也是该公司创始人。
创业从来不是心想事成的,对于刘秀芬学姐,创业的过程就像嗡嗡振翅的蜜蜂在寻蜜,看似没头没脑,实则受着温热的花蜜的吸引,为最后的饱食一顿做着冲刺。
折腾着折腾着 就创业了
回顾刘秀芬的大学时光,她似乎没有空闲过。她享受大学生活,谈一场恋爱,学好知识,创业。有的人习惯周末去散步、看电影,而对她来说,周末去上班,似乎也没什么不好,“折腾”已经成为她的生活习惯。
她在校外兼职,做教育机构的教师、咨询顾问、区负责人、校长;在学校内做零食配送、摆地摊、跳蚤市场等,在她看来,这不叫创业,这是折腾,如果硬要和创业搭上关系,可能算草根创业,但创业不就是这样吗?从小折腾——草根创业,到大折腾——创业,发现需求就去迎合需求;在校内进行学科学习,了解一个领域后,真正去落地去实践、实行,发现多种多样的创业项目。
前期,学姐在大学读的是国贸,储备了充足的理论基础,她的兼职经历,让她敢于上门推销,锻炼口才,尝试与人合伙。出国留学期间,结识朋友,拓宽视野。后期,回国后,去电子商务类的公司上班积累了工作基础、人脉基础。
创业项目有很多,只有切身去做了,才能知道她能做什么、社会需要她做什么,所以,一个人的执行力非常关键。创业也可以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折腾着折腾着,创业就自然而来了。
迷茫是再正常不过的一种人生状态
大学4年,对于有些人是一个迷茫期,盲目考研、考证。大学前,我们目标明确;大学期间,我们面临太多选择。而刘秀芬说:“迷茫是正常的,我们要做的,是如何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大学四年内跳出迷茫。”
大学是一个认知自我的过程——我是怎样的人,我的能力怎样,我适合做什么。当发现问题时,应该积极去改变。刘秀芬学姐大一时学的计算机专业,因为自身兴趣爱好不在此,通过努力,考上学院第二,成功转到了经济学院,她觉得既然选择了自己喜欢的事情,就要去专心致志,将之学专。
刘秀芬做到了在大学挖掘、定位自己。如果我们打算大学毕业就工作,就要及早实习,寻找喜欢的领域,自我定位,找到合适的职位。她曾问过学生:“暑期实习过的请举手。”没几个,“知道自己要做什么的请举手。”没几个,这是病态的现象。她希望我们利用一切适合的机会去了解自己没有接触过的行业和知识,做好自我定位,保证毕业后的工作是自己所喜欢的。
大学是一个学习方方面面的时期,但一定要学专。比如学英语、日语,就要做到能当翻译的程度,运用到商业用途上面。语言类只学习一两年,很容易遗忘。
等待下一个风口, 下一个机会
创业,从来就不是一次能做成的事,我们总是谈大学生创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但是,真正能做成的,又有几个?
在创业的过程中,必然会遇到种种问题,99%的创业公司都死了。但刘秀芬坚持,公司、项目死了,不代表人也死了,可能是项目不符合时代的发展才导致失败,重要的是人不能放弃。创业是一个迭代的过程,需要不断转型更新。有些项目面临的问题是不得不放弃这个项目,因为不符合时代的展且无法转型,比如诺基亚,但有些问题,是可以解决的,比如团队中一个重要人才的流失,她能做的就是是尽力挽留,其次寻找替代者。面对这种问题,要积极想办法解决。困难是不可避免的,要么努力去解决,要么适时放弃,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她提醒我们,忧患意识不能少。国家政策改变,创业的环境也会有很大改变,比如中美贸易战。创业风险何时都是存在的,是不可控、不可避的。即使环境改变,也不会整个行业都死了,公司要保持忧患意识,不断开拓产品线,有预见性,拥有plan B。
虽然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的观点
刘秀芬学姐曾参加留学项目,她谈到留学为她带来的影响,她觉得这段经历能开拓世面,丰富价值观。
世界上有很多与自己认识相反的事物存在,在游学这段经历中,能见识很多事情,改变狭隘的视角,学习文化包容性。小时候,我们很容易,把一个人定义为好或坏,但是当我们长大,我们看到的是好与坏两面的共存。或谓之“虽然我不同意你的观点,但是我尊重你的观点。”如果有人问刘秀芬学姐:“怎样的人您会考虑成为您的创业搭档?”她将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的能力要求,有的人适合领导,有的人适合冲锋陷阵,有的人则适合负责内勤。只能说她需要的以及团队需要的伙伴,是根据项目要求寻找的,比如IT项目,就去寻找技术牛人;市场推广,就需要沟通能力强的人才。一旦确定需求方向,就通过各种渠道去寻找符合需求的搭档。
人生是漫长的,也是曲折的,在不断的调整过程中,会遇到新的人、新的事。
刘秀芬在采访结束时说:“创业的过程是历练的过程,但至少我心里是满足和开心的,现在公司在跟印度合作,将来希望跟巴西合作,我不知道公司会做到哪一步,但希望公司走得更远。我现在也才20多,人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慢慢摸索。”